7、8月份是備考2025國考的的黃金時期,對于應屆畢業(yè)生而言,暑期的大好時光不要浪費,而對于上班族來講,休息的時候炎炎夏日也不適合出門,在家學習可謂是明智的選擇。
知識引導
在公職類考試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直都是繞不開的考點。馬哲的內容,體系完整,邏輯緊密,掌握基礎知識并非難事,但想學精學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做到節(jié)約時間、有針對性地復習馬哲知識呢?下面三點或許可以幫助到您。
第一、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建構知識體系;二是理解并背誦原理。這兩個基本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學習要求,建立在此基礎知識才能有所提高。具體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分為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等幾個部分。原理內容不多,把原理摘抄下來,然后熟記背誦就可以。同時多看關于原理的說明性文字,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對馬哲的體系要有總體把握。
第二、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把原理展開:①唯物論主要是物質和意識關系的原理;②辯證法主要是兩大特征、三大規(guī)律和五大范疇;③認識論主要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歷史與邏輯統一,主觀和客觀統一;④人生觀價值觀主要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人生價值與奉獻。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展開以后就這些內容,體系就算把握住了,下一步就是做題。
第三、做題鞏固。選取比較有代表性題目,難易程度比例要均衡,不能偏廢,簡單難度的主要選取一些識記型題目,原理類題目適當多增加,培養(yǎng)分析能力。
練習題
例1
1、2023年3月,中辦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地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關于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說法正確的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調查研究獲得真知灼見
B.認識是實踐的目的,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獲得真知灼見
C.認識是實踐的動力,對真知灼見的追求引導人們調查研究
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但也有些認識實踐無法檢驗
【答案】A。解析:關于本題,即通過時政材料考查哲學相關知識。當我們看到調查研究時,我們立刻可以想到的知識點就是實踐與認識。實踐決定認識(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如: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3)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如: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4)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檢驗不了的認識。認識反作用與實踐正確的認識可以促進實踐的發(fā)展,錯誤的認識會阻礙實踐的發(fā)展。故本題中,A正確;BCD本身說法都錯。
例2
下列句子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的是( )。
A.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B.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C.動者恒動,靜者恒靜
D.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答案】A。解析:A選項“花相似”體現了相對靜止,“人不同”則體現了絕對運動。所以花和人都處在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B選項“仁者心動”屬于離開物質談運動,屬于唯心主義運動觀。C選項“動者恒動,靜者恒靜”割裂了運動與靜止關系,不能入選,D選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體現了矛盾中兩點論的觀點。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例3
中央對經濟的發(fā)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要求,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可持續(xù)發(fā)展,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理念一次次轉變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體現的哲理是:
A.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
B.認識是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C.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D.人類真理的追求是一個相對短暫的過程
【答案】C。解析:題干講述的內容是認識隨實踐的推進在不斷往前發(fā)展,但這里又有一個隱含的內容,我國不同時期內的國情不同,為此我們的經濟發(fā)展理念隨之變化,C項符合題意。因為不同時期的發(fā)展理念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真理不涉及謬誤,A選擇不符合題意。B項是錯誤選項,因為是實踐決定認識,理論與實踐實現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是指正確的認識。D項是錯誤選項,真理具有相對性,人類對真理的追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故本題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