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面試環(huán)節(jié)中,要求考生針對一個哲理去談看法、感悟的題目越來越多。這類題目重點考察了考生對于價值觀、品質(zhì)精神、人生道理的認(rèn)識和看法。那么在我們作答過程中,就需要去深入聊一聊道理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考試中,道理的重要性卻成了很多考生的絆腳石——不會說,說不好,說得很普通,都成了大家常見的問題。今天公略教育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哲理題目道理重要性論證的方法技巧。
方法一:正反論證
例如:談一談實踐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這么說: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才能檢驗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才能認(rèn)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沒有實踐,我們就會變成空想家,理想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難以實現(xiàn),就會讓自己停滯不前,無法進步。
其實就是用非常簡單的一個句式就足以把道理說清楚,“只有……才能……”“如果沒有……就會……”。
句式不難,難的是具體內(nèi)容的填充。大家要在運用這個方法的時候認(rèn)真思考一下,實踐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是什么,有沒有因為沒有實踐而失敗的事跡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答題具體內(nèi)容的填充。說到底,這種方法是去說一個道理對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和缺少這個道理的危害。
方法二:舉例論證
很多考生在考場上談道理的重要性時,上來就是舉例子。大部分考生的例子總逃不出焦裕祿、黃大年、黃文秀等經(jīng)典例子,還有特別常見的馬云、雷鋒也出現(xiàn)在一些考生的口中。但是這樣導(dǎo)致的問題就是同質(zhì)化嚴(yán)重,為了湊字?jǐn)?shù)而舉的例子是沒有辦法拿到高分的。
想要用好舉例論證,推薦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排比式舉例,特別針對記了很多例子的同學(xué),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通過排比羅列例子,一般3-5個為佳,每個例子不要超過2句話,說清楚誰干了什么事即可。一方面體現(xiàn)了自己的積累,另一方面眾多的例子也更能完整的說明道理,而且排比式的舉例可以增強自己的答題氣勢,也容易引起考官更愉悅的聽覺感受。
第二種是個性化舉例。
要么找一些較為冷門的事例、哲理故事等。如談到格局,談到不同角度看問題就可以用“楚王失弓”的例子;談到認(rèn)真、專注、工匠精神就可以用時傳祥的例子。
要么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觀察去舉例,舉一個社會群體的例子,如奉獻就可以去聊城市的下水道“清道夫”;如誠信就可以說自己從自己父親身上學(xué)到的最有用的一點就是誠信,舉一舉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這樣的例子既有個性化特點,也能用真情實感打動考官。
方法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反復(fù)練習(xí)強化。所以希望各位同學(xué)要多多思考,多多練習(xí),多多模擬,真正將這些方法技巧融會貫通,祝大家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