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模擬作為人際溝通題型當中的高頻考察方式,通常以基層公務人員的實際工作場景為基,有助于用人單位全方位了解考生在面對領導、同事、群眾等主體時的應急處突能力,響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很多同學認為此種題型簡單,但在作答的時候往往無法代入題干情境,從而導致答題不夠完善。就如下面這道題。
你是辦證大廳的一名工作人員,在你值班的時候,一位老人在大廳里大吵大鬧,說自己來過好多次了,但業(yè)務始終辦不好,揚言是你們工作人員的問題,此時也聚集了不少群眾圍觀,此時,你該怎么辦?請現(xiàn)場模擬。
看到這道題目,不少同學第一反應是,趕緊跟這位老人溝通,這樣判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如何張嘴”又成了難題。通過題目當中“在大廳大吵大鬧”“揚言”等詞不難看出,這位老人的情緒應該是相當激動的。一個情緒激動的人能正常和他人講道理嗎?答案顯然是不能?;氐轿覀冏铋_始說到的“代入題干情境”,一位情緒激動的群眾站在你面前, 在和他曉之以理前我們能做點什么讓他不那么激動嗎?當然得“動之以情”。
假設這只是一道普通的人際溝通題,很多同學現(xiàn)在都知道開頭應該說:“我會先安撫這位老人的情緒……”但作為現(xiàn)場模擬這樣特殊的考察形式,我們又該如何完美地“代入題干情境”呢?這時候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場景了,自己平時在生活中遇到陌生老人怎么稱呼,在作答題目時也可以適當加入這樣的稱呼,例如“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配以適當?shù)闹w動作,從而讓我們的答題更加親切自然。
安撫好群眾的情緒,僅僅是做好了第一步,對于這位群眾而言,最重要的是辦好他一直沒有辦理完成的業(yè)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很多同學在答此類題目中的通病:沒有解決群眾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要“代入題干情境”,就需要換位思考了。假設自己就是這位群眾,現(xiàn)在來了辦證大廳,我是來干什么的?是來辦理業(yè)務的,因此把業(yè)務辦好了,才是我最核心的事兒。因此治標更要治本,在本題中要盡快找到老人之前業(yè)務一直沒有辦理好的原因,并為他提供解決的方法,才能真正讓這位群眾不再“情緒激動”。
動之以情、適當稱呼、換位思考,相信做好這三步,各位同學便能在現(xiàn)場模擬這類考法里答出更妥帖完善的答案。但同時現(xiàn)場模擬題,也更需要各位在練習的過程中采用兩兩對練的形式,一人扮演工作人員, 一人扮演群眾,一問一答進行反復練習,真正還原“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