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年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增長最快的是( )月。
A.10
B.9
C.8
D.7
2.1.
每生產(chǎn)一把該型號職員椅獲得的利潤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5 年
B.2006 年
C.2007 年
D.2008 年
2.2.
2008 年,生產(chǎn)該型號職員椅 5000 把,若獲得同樣多的利潤,2006 年需要生產(chǎn)該型號職員椅多少把?( )
A.2000
B.5000
C.10000
D.120000
2.3.
與 2005 年相比,2008 年增幅最大的是( )。
A.成本
B.出廠價
C.利潤
D.利潤率
2.4.
根據(jù)上圖,原材料上漲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
A.2005 年
B.2006 年
C.2007 年
D.2008 年
2.5.
根據(jù)上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004 年以來,每生產(chǎn)一把該型號職員椅獲得的利潤呈現(xiàn)上升趨勢
B.2004 年以來,該型號職員椅出廠價逐年上升
C.2004 年以來,該型號職員椅原材料價格逐年上升
D.2004 年以來,每生產(chǎn)一把該型號職員椅獲得的利潤呈下降趨勢
某地區(qū)的全年財政收入完成6.9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0.6%,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20.6%。其中營業(yè)稅2.89億元,增長18.9%,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41.5%,拉動財政收入增長8個百分點;房產(chǎn)稅1.2億元,增長32.3%,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17.2%,拉動財政收入增長5.1個百分點;增值稅0.75億元,增長3.2%,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10.8%,拉動財政收入增長0.4個百分點;企業(yè)所得稅0.71億元,增長15.1%,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10.2%,拉動財政收入增長1.6個百分點;其他科目合計1.42億元,增長29.6%,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20.3%,拉動財政收入的增長5.5個百分點。
3.1.
該地區(qū)去年的增值稅為多少億元?
A.0.774
B.0.727
C.0.726
D.0.775
3.2.
營業(yè)稅和企業(yè)所得稅一共拉動財政收入增長了多少個百分點?
A.9.6
B.8
C.13.1
D.8.4
3.3.
房產(chǎn)稅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比例增加了多少?
A.2.0%
B.1.8%
C.1.6%
D.1.5%
3.4.
全年財政收入的計劃是多少億元?
A.5.78
B.6.03
C.6.30
D.6.45
3.5.
其他科目的財政收入增長了多少億元?
A.0.420
B.0.324
C.0.368
D.0.402
2003年1月某家電連鎖超市的銷售情況統(tǒng)計
A代表手機;B代表彩電;C代表空調(diào);D代表冰箱;E代表其他家電
4.1.銷售量中在大城市占比最高的家電是( )。
A.冰箱
B.空調(diào)
C.彩電
D.手機
4.2.手機在各類城市的銷售總額是()。
A.16萬元
B.24萬元
C.30萬元
D.32萬元
4.3.空調(diào)在小城市的銷售額是( )。
A.36萬元
B.72萬元
C.144萬元
D.180萬元
4.4.彩電和冰箱在各類城市的銷售總額相差( )。
A.約15.3萬元
B. 約14.3萬元
C.約13.3萬元
D.約12.3萬元
4.5.其他家電銷售額在各類城市家電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
A.約為31.7%
B.約為35.4%
C.約為40.4%
D.約為44.8%
根據(jù)以下資料,回答86-90題。
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主要國家和地區(qū)貨物進出口額及其增長速度
5.1.
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貨物出口額之和占貨物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
A.29%
B.8%
C.18%
D.28%
5.2.
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進出口貿(mào)易順差額最大的是()
A.中國香港
B.東盟
C.美國
D.歐盟
5.3.與2008年相比,2012年中國內(nèi)地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率約為()
A.31%
B.42%
C.51%
D.62%
5.4.
2008-2012年,中國內(nèi)地貨物進口額占當(dāng)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重最大的是()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5.5.關(guān)于中國內(nèi)地進出口貿(mào)易狀況,能夠從資料中推出的是()
A.2011年中國內(nèi)地對日本貨物進出口貿(mào)易為逆差
B.2008-2012年間中國內(nèi)地貨物出口總額逐年上升
C.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印度貨物進出口貿(mào)易總額同比上升
D.2008-2012年中,中國內(nèi)地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最大的是2012年
答案與解析1.答案: C
解析:
由表直接查找可確定為8月最高,為115.7。
所以正確答案為C。
2.1.答案: C
解析:
老師點睛:
A和D相互矛盾,驗證一個,就可以得到正確答案。
2.2.答案: C
解析:
2008年生產(chǎn)該型號的職位椅5000把,獲得的利潤為:5000×(240-180);要獲得相同的利潤,2006需要生產(chǎn)該型號的椅子數(shù)為:5000×(240-180)/(120-90)=10000(把),正確答案選C。
2.3.答案: C
解析:
2.4.答案: D
解析:
2004-2007年,每年的成本價相差不多,而從圖中容易看出,2008年成本價漲幅最大,因此可推斷2008年原材料上漲幅度最大,所以正確答案選D。
2.5.答案: A
解析:
2004-2008年的利潤分別為30、20、30、50、60,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A說法正確,D說法錯誤;該型號的出廠價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不是逐年上升,2005年和2006年出廠價一致,B說法錯誤;C選項:2004年以來,椅子的原材料價格總體上升趨勢,但不是逐年上升,2006年低于2005年,C說法錯誤。
綜上,故正確答案為A。
3.1.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資料,該地區(qū)去年的增值稅為0.75÷(1+3.2%),應(yīng)該小于0.75,由于B、C選項非常接近,所以直接運算結(jié)果為0.727,故正確答案為B。
3.2.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資料,“其中營業(yè)稅2.89億元,增長18.9%,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41.5%,拉動財政收入增長8個百分點”,“企業(yè)所得稅0.71億元,增長15.1%,占全區(qū)財政收入的10.2%,拉動財政收入增長1.6個百分點”,所以答案為8+1.6=9.6,故正確答案為A。
3.3.答案: D
解析:
3.4.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資料,“某地區(qū)的全年財政收入完成6.9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 110.6%”,所以計劃是6.97÷110.6%=697÷110.6,采用直除法算出前兩位為6.3,故正確答案為C。
3.5.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資料,“其他科目合計1.42億元,增長29.6%”,所以>其他科目的財政收入增長為1.42×29.6%/(1+29.6%)=1.42×29.6/129.6<1.42×1/4=0.355,故正確答案為B。
4.1.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越靠近正三角形的角,說明所占的比例越大的原則,最靠近大城市的是D(D代表的是冰箱)因此,本題答案為A。
4.2.答案: D
解析:
由第一圖可知手機在大城市的銷售額為16萬元,由第二圖可知A點表示手機在大城市銷售量占各類城市銷售量的50%,故手機在各類城市的銷售總額為16÷50%=32(萬元),因此,本題答案為本題D。
4.3.答案: D
解析: 由第一個圖可知空調(diào)在大城市的銷售額為36萬元;由第二圖可知C點代表的空調(diào)銷售量在大城市中占比為12.5%(
4.4.答案: C
解析: 由第二圖可知彩電和冰箱的銷售量在大城市所占比例分別為37.5%(
4.5.答案: A
解析: 其他家電銷售總額為24÷
5.1.答案: C
解析:
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貨物出口額之和為3235+368=3603億美元,貨物出口總額為20489億美元,故所求比重為3603÷20489≈36÷200=18%,答案為C。
5.2.答案: A
解析:
對中國香港進出口貿(mào)易順差額為3235-180>3000億美元;對東盟進出口貿(mào)易順差額為2043-1958<100億美元;對美國進出口貿(mào)易順差額為3518-1329<2200億美元;對歐盟進出口貿(mào)易順差額為3340-2121<1300億美元。故對中國香港的貿(mào)易順差額最大,選A。
5.3.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條形圖,2012年中國內(nèi)地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0489+18178=38667億美元,2008年中國內(nèi)地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4307+11326=25633億美元,故增長率為38667÷25633-1≈38+25-l=52%,與C項最接近。
5.4.答案: D
解析:
進口額占進出口額比重最大,即出口額占進出口額比重最小,即可轉(zhuǎn)化為出口額與進口額的比值最小。2008年的比值為
5.5.答案: A
解析:
A項,2011年中國內(nèi)地對日本貨物進口額為1778÷(1-8.6%)>1778億美元,出口額為1516÷(112.3%)<1516億美元,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為逆差,A正確。B項,2008~2012年間,中國內(nèi)地貨物出口總額在2009年出現(xiàn)下降,故不呈逐年上升趨勢,B錯誤。C項,2012年中國內(nèi)地對印度貨物進、出口貿(mào)易總額均呈現(xiàn)負增長趨勢,所以不是“同比上升”,C錯誤。D項,直接觀察條形圖可以看出2010年與2009年的高度差最大且基數(shù)最小,故2010年同比增長率最大,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