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或者所有客人盡情玩樂,或者有些客人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沒有坦率的人會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由此可見:
A.只有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才能盡情玩樂
B.有些客人隱藏了他們的真實感受
C.所有客人都盡情玩樂
D.盡情玩樂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
如果巴西向聯(lián)合國抗議,或者智利要求召開拉丁美中國家全體會議,阿根廷就會調集軍隊。
據此可以推出( )。
A.阿根廷沒有調集軍隊,那么巴西不會向聯(lián)合國抗議
B.阿根廷沒有調集軍隊,那么智利不會要求召開拉丁美洲國家全體會議
C.如果巴西向聯(lián)合國抗議,那么阿根廷會調集軍隊
D.如果巴西不向聯(lián)合國抗議,那么阿根廷不會調集軍隊
3.
西方宗教學的奠基人麥克斯·纓勒解釋道“宗教是一種內心的本能或氣質,它獨立地、不借助感覺和理性,能使人們領悟在不同名稱和各種偽裝下的無限。”把宗教解釋為“獨立地、不借助感覺和理性”而領悟“無限”的才能,真是高明之極。讓宗教站在“無限”上,也就一勞永逸地擺脫了科學知識的“糾纏”。因為科學知識無論怎樣發(fā)展,始終是“有限”的,那些“未被科學知識體系說明過其原因的經驗事實”也就永遠成為“無限”——“神和上帝”的領地。
從以上文字可以推測:( )。
A.作者認為麥克斯的高明之處在于掌握了領悟無限的才能
B.麥克斯支持“世界永遠是不可知的”這樣一種理論
C.作者認為麥克斯的解釋使“無限”成了“神和上帝”的領地
D.科學知識無法觸及支撐宗教發(fā)展乃至繁榮的智慧核心
4.
在美國,比較復雜的民事審判往往超過陪審團的理解能力,結果,陪審團對此作出的決定經常是錯誤的。因此,有人建議,涉及較復雜的民事審判由法官而不是陪審團來決定,將提高司法部門的服務質量。
上述建議依據下列哪項假設?
A.法官在決定復雜民事審判的時候,對那些審判的復雜性,比陪審團的人員有更好的理解
B.大多數民事審判的復雜性超過了陪審團的理解能力
C.在美國以外一些具有相同法系的國家,也早就有類似的提議,并有付諸實施的記錄
D.贊成由法官決定民事審判的唯一理由是想象法官的決定幾乎總是正確的
5.
核聚變的主要原料之一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在海水中,每6700個氫原子中就有一個氘原子。因此,可以認為,核聚變的能源事實上是取之不盡的。若上述結論成立,下列哪些項必須為真?
(1)海水中存在著數量巨大的氫原子
(2)現有科技水平能成功分離氫原子和氘原子
(3)反應之后的氘原子存在于水分子中
A.(1)(2)
B.(1)(3)
C.(2)(3)
D.(1)(2)(3)
答案與解析1.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翻譯推理中的選言命題。由“沒有坦率的人會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可得出“坦率的人不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又因為“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可得出“所有客人都沒有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再根據“或者所有客人盡情玩樂,或者有些客人隱藏他們的真實感受”可得出所有客人盡情玩樂。因此,本題答案為C選項。
2.答案: C
解析:
3.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話中的對象及其關系
第一句強調宗教是一種內心的本能或氣質,第二句說明宗教解釋為“獨立地、不借助感覺和理性”而領悟“無限”的才能更好,第三句說明宗教站在“無限”上就一勞永逸地擺脫了科學知識的“糾纏”,第四句說明科學知識始終是“有限”的。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正確
作者把麥克斯關于“無限”的觀點與宗教的本質聯(lián)系在一起。
A中領悟“無限”的才能是宗教具有的而不是麥克斯本人的,因此A錯;
B是迷惑項,文中“未被科學知識體系說明過其原因的經驗事實”并不表明“世界永遠是不可知的”,所給信息并未從認識論的角度對宗教進行說明,因此也是錯誤項;
C項正是作者對麥克斯宗教理論成就的精確概括,可以由原文推測出來,因此C正確;
D項作者解釋麥克斯的理論是無限與宗教的關系,雖談到科學發(fā)展的有限性,但這是從麥克斯理論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并不代表作者贊同,因此D錯,綜上,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這是一道前提型題目。題目建議“涉及較復雜的民事審判由法官而不是陪審團來決定”因為“比較復雜的民事審判往往超過陪審團的理解能力”由此很明顯可以推出法官具有高于陪審團的理解能力,這是論證的過渡性前提,因此定位A項。B項說明復雜程度超過陪審團理解能力,與題目語義重復,無法作為前提,故排除;C項說明了法官決定較為復雜的民事審判在美國是有先例可循的,增強了推論,但是無法在“陪審團理解能力”與“法官決定權”之間建立聯(lián)系,故排除;D項說明贊成法官決定民事判決是基于想象法官的決定幾乎正確,由于法官的決定不可能都正確,從側面削弱了題干的推論,屬于削弱選項,故排除。
5.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核聚變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的。
論據:氘是核聚變的主要原料之一,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在海水中,每6700個氫原子中就有一個氘原子。
第二步:判斷加強方式
論點強調核聚變的能源取之不盡;論據強調核聚變主要原料的來源。論點和論據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需要加強論證,在論點和論據間搭橋。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1)項必須為真,只有海水存在數量巨大的氫原子,才能從中分離出數量巨大的氘原子,從而保證核聚變的能源取之不盡;(2)項必須為真,氘原子和氫原子共同存在于海水中,其中只有氘原子能用到核聚變當中,因此需要有技術分離處氫原子和氘原子,才能讓海水中的氘原子成為核聚變的能源;(3)項,反應之后的氘原子以何種狀態(tài)存在,跟氘原子數量是否足夠多,多到使核聚變的能源取之不盡無關,屬于無關選項;因此只有(1)、(2)兩項為必要前提。故正確答案為A。